首页

加入收藏

您现在的位置 : 首页 > 最新资讯

13岁女孩跳楼身亡:“妈妈,你赢了,我把命还你!”

时间:03-21 来源:最新资讯 访问次数:220

13岁女孩跳楼身亡:“妈妈,你赢了,我把命还你!”

前两天,刷到博主北大云龙发的一条微博。一个13岁的女孩,在跟妈妈激烈争吵后,从十七楼一跃而下,不治身亡。两人争吵的原因是,女孩单元考没考好。女孩的父母都是工薪阶层,赚得不多,为数不多的钱都花在给孩子补课上了。但课补了不少,成绩却没有丝毫长进,反而越来越差。女孩的妈妈平日里没少在言语上打击女儿,总拿女儿跟她身边成绩好的孩子作对比。正值青春期的孩子哪受得了这个,母女俩经常说不了几句就开始争吵。这次单元考成绩出来后,两人再次大吵了一架,妈妈气急了直接摔门而出,家里就留下女儿一个人。然后,悲剧就发生了。 被击碎自尊自信的孩子作为妈妈,每每看到孩子自杀的新闻,心中满是疼痛;作为曾有过类似经历的孩子,代入女孩的感受,深觉喘不过气。我的父母,亦是我的“差评师”。考试成绩好,那肯定不是因为我努力的缘故——“要不是我天天督促你学习,你这次能考这么好?”“你看你们班的XX,又比你多考了2分,你什么时候能超过一回让我们高兴高兴!”“次次能考好,才是真的好。”一旦考差了,那必定是我偷懒贪玩的原因——“你要是把看闲书的时间用来学习,你能考成这样?照这么下去,下次你就得全班垫底!”“我就纳闷了,你们班的XX总考第一,你怎么就不行?你就不能给你爸妈涨回脸?”“给你补课花那么多钱,我扔水里还能见个水花,花你身上就这结果?你对得起我们吗?”整个小学阶段,我都是在如此的评价中度过的。那时候的我,对父母的话信以为真,我觉得自己是蠢笨的、粗心的、爱溜号的、不让父母省心的。但哪个孩子会真的甘心自己落后于人呢?升入初中后,有次小考我考了全班第一,被老师重点表扬,那时我才惊觉我可以是聪明的、专注的、优秀的、让父母骄傲的。于是我开始拼了命学习,并在期末考试中考了还不错的成绩,进入了年级前20名。说真的,虽然有点儿运气的成分在,但我自己内心是满意的,也觉得终于可以让父母对我改观了,为我骄傲了。我期望着能被他们好好表扬一次。 妈妈参加完家长会后,当天的晚饭十分丰盛。在饭桌上,父母开始细数自己十几年来为我付出了多少,牺牲了多少,然后话锋一转:“你这个成绩还不够好,怎么也得进年级前三才能考上重点高中。你看看,你这个语文成绩跟年级第一不相上下,这说明其他科目你也行!”我到现在还记得当时绝望和疲累的心情:“我尽全力了。”可这话就跟捅了马蜂窝似的。我爸吼道:“什么尽全力了?要不是你从小就偷奸耍滑不爱学习,现在早就年级前三了!”我妈接着说:“别以为你喜欢你们班长的事我不知道,这给你留面子呢!我告诉你,早恋你就废了!”那一刻,我明白——在父母面前,我永远一无是处、不够努力、不务正业; 在父母面前,我一点儿隐私都没有,他们会把我日记中的内容,当做日后的“呈堂罪证”; 在父母面前,我得不到任何肯定,只会被泼冷水。那一刻,我特别想死,“我这辈子废了,把命还给你们,你们再生一个优秀的吧”是我当时最真实的想法。幸运的是,我并未像那个女孩般付诸实际行动;不幸的是,自卑敏感、感受不到自身价值成了我生命的底色。 你给了孩子什么样的出厂设置?你现在不挺好的吗?相信一定会有人这么说。是啊,表面看起来挺好的,然而多年的言语贬低和打击给我留下了严重的心理阴影,被击碎的自尊自信,我用了二十几年仍未拼凑完整,内心总是充满了无力感。比我更严重的,可能一生都徘徊在自我冲突和绝望中走不出来。央视《心理访谈》节目曾采访过一名在家啃老十年的女大学生范成金。十年时间,足够一个职场小白积累出丰富的职场经验,从容应对工作了,但范成金天天窝在家里,只要父母一提找工作,她就急眼。被问及为什么不出去找工作,她异常激动:“你听听我妈说的,你将来成事了,我给你跪下,你成事了,狗都成事。”这样的话,范成金从小听到大。她喜欢雕刻,妈妈嗤之以鼻:“喜欢雕刻有啥用?喜欢啥啥也干不了!”她画完设计稿给妈妈看,上来就是批评:“你弄这干啥?有啥用?看书去!”她做次饭,谁都能上来指点:“你搁水咋搁这么多呀!”她想创业办个超市,妈妈不屑一顾:“谁上你这买啊,人家谁不是赶集买去!”她想改变现状,寻求自我疗愈之路,妈妈嗤笑:“就是给个人找理由。”在父母那里,范成金从未被肯定和鼓励过,得到的只有贬低和斥责:“有时候我感觉,我像地上爬的虫子。” 范成金希望父母不要再打压自己:“我长三寸,你们就给我打下两寸去,我就剩那么一点点,特别艰难成长。”妈妈表情木讷,既不反驳也不觉得自己有错,反复说着:“不要老翻旧账,你都33岁了,不出去上班,好意思吗?”妈妈完全不能理解女儿,她恨女儿不明白事理、不通情达理。 恨从何来?恨源自于对自己现状的不满,源自于女儿未能实现自己的期望,源自于自己的付出没得到回报。说句扎心的话,这恨代表了相当一部分父母的通病。但凡孩子没有如自己所愿,贬低、斥责、打骂、强制性要求就成了常用手段,他们寄希望于孩子挨打挨骂挨批评之后能自动觉悟、主动认错、马上改正,并且百折不挠、积极进取、听话乖巧。这怎么可能啊!父母对孩子早期的评价,就会成为他最初的出厂设置。父母给孩子设定成了:你是被嫌弃的、不被喜欢的、笨拙的、不努力的、偷奸耍滑的。然后质问孩子:“你为什么不努力?为什么不优秀?为什么不自信点?”孩子直接就被击垮了。于是,有的孩子如我这般,看似过着不错的生活,却感受不到自身价值;有的孩子像范成金一样,把自己变得一塌糊涂证明父母当初的错误;还有的孩子似文章开头中的女孩,用自己的生命“报复”父母。如果孩子连命都没了,做这一切又有什么意义呢?孩子是脆弱的成长只需要鼓励、不需要敲打我们应该给孩子设定什么样的出厂设置呢?北大六院知名儿童精神科专家林红博士说:“养育孩子最关键的是,孩子是不是很健康,是不是很快乐,是不是很善良,是不是有主见——这些人格层面的东西。 家庭教育的最大挑战恰恰是,家长怎么去理解孩子,怎么让孩子每时每刻都感受到被尊重、被欣赏、活得有尊严、有价值、心情愉快。”至于孩子身上所呈现出的“问题”,就不再是问题了。我分享一个心理学教授贺岭峰的故事。因为女儿同一道题错四遍,他被数学老师叫到学校:“你们家长是不是觉得生完孩子就没啥事了?教育孩子的事儿全部推给我们学校老师啊?我们现在要求孩子写完作业以后,家长要检查签字,你检查了吗?你知道吗?你孩子同一道数学题,现在已经错第四遍了,怎么做家长的?”贺教授被老师训了一通,心里十分不好受,但他回家后并没有训斥女儿。他跟女儿说:“你最近一段时间的这个考试,数学的卷面明显比以前整洁多了,老师通过这件事情,看出你现在学数学的态度比以前更加端正和认真了。就是希望你以后在做题的时候,要认真审题,要多验算,这样你的成绩才能提高。” 贺教授为什么不训斥女儿?有两层意义:一是可以陪伴女儿一起探寻如何正确做题的方法;二是不将问题定性为孩子粗心、屡教不改,让孩子感觉到被尊重和肯定。孩子和我们一样,都喜欢受到激励,受到肯定。唯有在这种环境中,他才更容易进步,也更容易自信。我知道,很多父母担心,如果不批评教育、不时时敲打,他不改怎么办?越来越堕落怎么办?这是父母陷入了自己的剧情,自己从小在否定和打骂中长大,便很难相信,靠欣赏、接纳和鼓励,就足以让一个孩子越变越好。事实上,就如尹建莉老师所言,孩子没有过错,只有不成熟,而不成熟才意味着生长空间和成长可能。没有孩子天生是差的、坏的、不讲道理的,孩子天生都是向上向善的。欣赏孩子的不成熟,把他当成平等独立的人去尊重、去爱护;接纳孩子本来的个性,用他乐于接受的方式,跟他沟通;成为孩子的靠山,在他备受挫折后,让他感觉到,父母对他的关爱和支持永不改变。而当你怀着这样的信念去对待孩子时,你将发现,孩子会给你一个巨大的惊喜。

本信息由网络用户发布,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,内容详情请与官方联系确认。

标签 : 最新资讯